中汽數據12月14日發布的《2021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》顯示,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動力電池產能有望達到358GWh。較今年數據來講,幾近翻倍。
(本文來源:微信公眾號“電池工業網”ID:dcgyw2018)
結合動力電池平均92%的產能利用率和65%的裝機量比例,以及當前每輛新能源汽車平均搭載動力電池40KWh的電量測算,2022年可支撐約540萬輛新能源汽車生產需要,將有力支撐明年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發展。
今年以來,我國動力電池產銷兩旺。數據顯示,1-11月,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累計188.1GWh,同比累計增長175.5%,累計128.3GWh,同比累計上升153.1%。下游需求帶動下,動力電池產能和裝機量進一步增加。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以來,全球動力電池頭部企業規劃產能已達到3155GWh。
《報告》進一步提到,雖然鋰電行業高速擴產,但能夠滿足車企對能量密度、安全性、價格、使用壽命等諸多性能指標要求,并成規;a動力電池的只有20家左右企業。這些進入配套體系的企業累計產能在動力電池行業的占比不足50%,但占據著90%以上新能源汽車配套市場份額,導致優質、高端產能整體處于緊缺狀態。
與此相對的長尾廠商在市場上因為自身競爭力相對不足,陷入到了困境,這也導致了低端電池產能浪費嚴重。
有分析師認為,從供給端來看,頭部電池企業加速產能擴張,就是要提升高端產能的供給能力。但電池行業的不斷擴張直接拉動了上游材料的需求,受到原材料資源的制約,高端鋰電的擴產仍存在較大困難。截至11月底,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達20.25萬元/噸。若從8月漲價以來計算,電池級碳酸鋰累計漲幅逾127%。六氟磷酸鋰市場主流報價在51萬-57萬元/噸左右,零星散單商談重心上探至60萬元/噸,相較于年初11萬/噸的價格,漲幅高達390.91%。此外,但由于原材料產能布局時間較長,預計產量集中釋放時間在2023-2024年,且下游普遍排產規劃翻倍,需求可以完全覆蓋供給增量,因此相關材料供需短缺格局將延續。
鋰電原材料價格暴漲,核心是上游資源緊缺漲價。由于上游資源開發難度與進度難以匹配下游需求增長的速度和量級,且優質資源稀缺,鋰、鎳等資源戰略的重要性愈加凸顯,新能源巨頭們對礦產資源的爭搶,似乎越來越激烈。
11月23日,宜春時代新能源資源有限公司注冊成立,注冊資本10億元,為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。經營范圍的許可項目為礦產資源(非煤礦山)開采;一般項目還包括選礦、新材料技術研發以及鋰礦資源的綜合開發、利用與加工,技術研發及鋰材料的檢測,鋰系列產品出口業務等。
9月,澳大利亞礦產勘探公司AVZ Minerals該公司已經與中企蘇州天華時代新能源產業投資公司達成協議,獲得天華時代2.4億美元(約合人民幣15億元)的注資后,將用于開發位于剛果(金)的鋰項目Manono,天華時代將獲得該項目公司24%股權。
隨著全球鋰電池需求加速向TWh時代邁進,電池材料及上游鈷、鋰、鎳等礦產資源需求也將迎來大幅增量。行業預計,未來擁有原材料礦資源的企業或將受到市場和資本的青睞。